霍山黄大茶,属黄茶,亦称为皖西黄大茶,自明朝便已有记载。产于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等地。叶大、梗长、黄色黄汤香高耐泡,饮之有消垢腻、去积滞之作用,具有抗辐射,提神清心,消暑等功效。其成品主要经过炒茶、初烘、堆积、烘焙等工序,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一、品种
当地群体种。
二、立地条件
海拔≥400m,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棕壤,pH值5.0至6.5,有效土层厚≥70㎝以上,有机质含量≥2%。
三、栽培管理
1.苗木繁殖: 采用无性繁殖育苗。
2.定植:定植密度≤45000株/公顷。
3.肥水管理: 每年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25吨。
4.环境、安全要求: 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5.采摘时间:每年4月中下旬至6月初。
6. 采摘标准:采摘一芽三叶至一芽四叶的嫩梢。
四、加工工艺及操作规范
1.工艺流程。
杀青一揉捻一初烘--闷黄--足烘。
2. 技术要点。
杀青 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个阶段。鲜叶失重率保持在10%~15%。
初烘 温度在110~130℃左右,烘到七八成干,有刺手感觉,折之梗皮连即可。
闷黄 初烘叶趁热装入茶篓或圈席内闷黄,待叶色变黄,香气透露即可。
足烘 分拉小火和拉老火两个阶段。烘至茶叶含水量小于6.0%。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梗粗叶肥,大枝大杆,叶片成条,枝叶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古铜色,内质汤色深黄,叶底黄色,味浓厚耐泡,具有高浓清爽的焦糖香味。
2.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