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水蜜桃果形大、色泽美,香气浓郁,汁多味甜,风味独特,桃果肉含糖8—13%,有机酸0.2—0.9%,还含有蛋白质、无机盐、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物质。熟透了的桃子非常软,一口咬下,鲜、甜、香,犹如琼浆玉液流入心田。阳山水蜜桃肉甜汁多,含丰富铁质,能增加人体血红蛋白数量。 【地标地理】 阳山水蜜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地域范围在位于无锡市西部,距太湖约8公里。地理位置为北纬31°34′±2′,东经120°5±3′。阳山地区位于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夏天是亚热带气候,受夏季季风影响,气温经常上升至37℃,平均降雨量为1143毫米,春夏多雨,6月是最潮湿的一个月,有利于水蜜桃早期生长;7、8月阳光充足,气温高,有利于提高水蜜桃的糖度。其水蜜桃中心产区为大阳山、小阳山、长腰山、狮子山四座小山周边。阳山在地质上属江南地质层,侏罗纪上统火岩系零星出露于大阳山、小阳山、狮子山,由距今约1.4亿年的中酸性火山碎屑熔合而成,厚度大于571米。这里土层深厚肥沃,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火山灰岩的酸性、微酸性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土壤,特别适宜水蜜桃的生长。 【文化背景】 阳山水蜜桃是我国四大名桃产区之一。有七百年记载史,近百年栽培史。早在宋代,当地民间家前屋后均种植,建于宝庆三年(1227)的陆墟桥桥联“雁齿云排红迷桃岸”可证。公元1246年兰溪道隆(即大觉禅师)东渡日本时曾携数株桃。又据明万历《无锡县志》所载,桃为本地果之属,沿山隙地均植桃。清末民初,举人谭梦桃从浙江奉化引入的“玉露水蜜”、留学生殷植从日本带回“白凤”、“传十郎”等品种,在阳山地区进行栽培。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阳山山麓已遍地桃园。在阳山镇山支头周纯的家中,至今保存着其祖父周耕生当年使用的“耕生”商标,已有80多年历史。当时,已出现盒装的精品水蜜桃,成为赠送亲友的珍贵礼品。五十年代中期,阳山地区水蜜桃除供应本地外,独占了上海的鲜桃和加工桃的市场,上海泰康公司加工制罐的阳山水蜜桃曾远销国外;阳山西山湾户户种桃致富,被誉为“金山湾”。阳山水蜜桃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畅销沪宁线各大城市,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地。“乐淘淘,太湖风光好;甜蜜蜜,阳山水蜜桃”广告语脍炙人口。2009年,美国《华尔街日报》曾称赞阳山水蜜桃是“世上最美味的桃子”,阳山水蜜桃已成为一张散发着芬芳甜蜜的无锡“城市名片”。 【文化积淀】 大阳山等四座小山又称安阳山,因周武王在此地封泰伯后裔为安阳侯而得名。安阳山为华东地区唯一的火岩层山。大阳山山峰突兀,断岩峭壁,曾被明太祖赞为"八面威风",山间有朝阳洞、清水洞、文笔峰等一批洞天福地,山顶有古火山喷发口,更以公元1246年“东海传经”创建日本建长寺的一代宗师大觉禅师(道隆)之碑而闻名于海内外宗教界。 汉高祖五年,大夫陆瑞教民采石作器,阳山成为江南建筑石匠的摇篮,阳山石器是无锡古文明象征,广泛用于农业、建筑、生活。火山石质坚硬,多纹痕细孔,呈黄褐色紫红色。阳山先民制作的大石磨用于粮食加工比荣德生用石磨加工面粉发迹尚早二千余年。县志曰:《阳山出石,堪作礲臼,江东数州皆藉此,其石质鹿而坚,至今采工不竭。正嘉以后,山凡三崩。云上有三十六洞,今存者五,曰九门、张公、甘草、清水、容春,下有观音岩,南麓有翠微院。 【品牌建设】 阳山水蜜桃注重以科技水平和种植效益带动品牌形象提升,不断强化质量管理、标准和检测体系建设,提升水蜜桃品质,并历经数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桃农+协会+公司+市场的产业化经营之路。阳山水蜜桃先后获“中国99昆明世博会唯一指定无公害水蜜桃”、2001年“中国知名消费品”、“中国放心食品信誉品牌”、“国家权威机构认证质量信得过好产品”,2001年省优质水果,2002年省“重点名牌产品”, 同年获国家检验检疫总局核发的“阳山水蜜桃原产地标记证书”,2003年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水蜜桃之乡”,2004年第2届“神园杯”江苏优质水果金奖、“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示范单位”等称号,2004年获得国家工商局颁发的“阳山水蜜桃地方证明商标”,2005年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标准证书。阳山水蜜桃已通过了无公害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2006年获农业部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2010年阳山水蜜桃被中国果蔬专家协会评为“中国十大名桃”。2010年7月下旬,桃农协会选送的3只水蜜桃样品(湖景蜜露、中湖景、阳山蜜露)均获“神园杯”江苏省优质果品评比金奖;桃农协会参评的阳山水蜜桃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评为“中国十大名桃”。多年的苦心经营铸就了中国果品著名品牌。2012年,经国家质检总局组织验收,阳山率先建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阳山水蜜桃保护示范区。 近年来,阳山致力于水蜜桃产业向二、三产业的延伸发展。一是延伸桃旅游。2007年开始,阳山地区以生态、民俗、休闲为切入点,以赏田园、品农家、享清闲为主题,投资6000万元进行以田园生活为主题的农家乐项目开发,相继建成桃源山庄、安阳居、百果园、竹海等一系列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了踏青、赏花、避暑、品桃的场所,阳山农家乐被江苏省旅游局认定为省特色旅游景点。每年春满阳山,桃花盛开时节,游阳山古迹,赏粉红桃花者从各地纷至沓来,桃花丛中摄一影,美好瞬间留一生,成为春游者的好去处。每年盛夏来临,满园硕果时令,沪宁沿线的采桃者、尝桃者,购桃者络绎不绝,乡间小道排起了自架游的长龙,巍巍壮观,成为夏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每到这季节,阳山地区的大小饭店,应接不暇,采阳山桃、吃农家饭是无锡市民外出旅游的首选地。 二是延伸了桃制品。2005年研制开发的桃果酒、桃白酒,已投放市场,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为桃子的充分利用,减少浪费损失找到了新的出路。桃木制工艺品——桃木剑、桃花扇、桃斧头,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崇尚的压邪制品,受到消费者青睐。三是丰富了桃文化。目前阳山桃文化已初步建设成四大功能板块形态:一是桃乡科技文化研发展示区。主要包括桃文化博览馆、桃品种种植景区、“麒麟湾”科创社区。二是桃园农家体验区。该功能区以生态、旅游为主题,以农家生态园项目为核心。三是桃源火山温泉休闲区。主要包括地质公园、朝阳禅寺、安阳书院和温泉度假区。四是桃花源居家社区。以引进的养生社区项目为载体,突出宜居主题。自1997年起,已连续16年在阳山已成功举办了阳山桃花节,节节出新,高源迭起,为广大桃农拓展市场大舞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著名歌唱家王宏伟的一首《江南一枝花》响彻大江南北,著名歌唱家蒋大为亲手题词“阳山是新时期的桃花源”。几年来,政府办节、办会、把诸多文人墨客相聚阳山,把阳山水蜜桃唱响海内外,为阳山桃农唱出了幸福歌,把各大超市老总会师阳山签约订单,把各地游客聚游在阳山美丽的土地上,有关桃花、桃子的摄影作品、诗词歌赋层出不穷,充分展示了阳山水蜜桃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新风采。 |
质量特色 :果形大、色泽美,皮韧易剥、香气浓郁,汁多味甜,入口即化,有“水做的骨肉”美誉。
阳山水蜜桃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阳山水蜜桃的适宜品种与砧木选择、开园定植、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 5013 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14 无公害食品 桃生产技术规程
3 适宜品种与砧木选择
3.1 适宜品种
3.1.1 早熟品种 早红露 、晖雨露、霞晖1号、霞晖2号、雨花露、银花露
3.1.2 中熟品种 白凤、阳山新白凤、朝晖、阳山蜜露、湖景蜜露、中湖景
3.1.3 晚熟品种 白花、新白花、阳山红花
3.2 砧木选择
以毛桃作为砧木。
4 开园定植
4.1 园地选择
4.1.1 园地的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5113的相关规定,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光照充足,能避免风害侵袭且无污染源的地方。土壤质地以砂壤土为好,pH值以 5.5~6.5 的微酸性土壤为宜。地下水位在 1.0 m 以下。
4.1.2 避免重茬
4.2 定植时期
秋季落叶后到春季发芽前都可进行,但秋栽比春栽好。
4.3 定植密度
4.3.1 山地:株距×行距:(3—4)m×4m 。
4.3.2 平地:株距×行距:(3.5—4.5)m×(4—5)m。
4.4 苗木要求
芽苗根系发达,苗粗0.6cm以上,嫁接处伤口愈合良好无裂口,接芽充实饱满,无损伤、无检疫性病虫、无机械损伤。
4.5 定植方式
4.5.1 定植穴沟的准备
定植前应先挖定植穴或定植沟,要在栽前一个月挖好。按行距划畦开沟,再在畦面中心线挖定植穴或定植沟,定植穴和定植沟的直径不小于1m,深60—80cm,定植穴沟底填入厚30cm 左右的作物秸杆,挖出的表土与腐熟有机肥及磷、钾肥混匀,回填穴、沟中,在定植穴或定植沟的定植点上,堆成高于畦面30cm左右小土丘的定植墩。
4.5.2 栽植技术
在栽植穴(沟)内挖深、长、宽均为30cm的定植穴。剪去损伤根和过密、、
过长根,将苗木根系用1%的硫酸铜溶液浸5分钟,再放到2%石灰水中浸2分钟进行消毒。将苗木放入定植穴中央,砧桩背风,舒展根系,扶正苗木,边填土
边轻轻提苗、踏实,嫁接口高于地面5cm。在树干周围做直径1米的树盘,灌水
浇透,覆土保湿。
4.5.3 栽后保持土壤湿润,天晴干旱,应勤浇水,发现死苗,立即补种。
4.5.4 苗木定植后,要在靠紧苗木的干茎外插立支柱,以免被风吹倒。
5 土肥水管理
5.1 深翻改土
5.1.1 改土位置
桃树种植二年后,在定植沟两侧,定植穴四周逐年轮换扩穴改土。
5.1.2 改土深度
丘陵山地挖深40cm,平原挖深30cm。
5.1.3 改土时间
秋季根系生长高峰时,一般在9月—10月。
5.1.4 改土材料
秸杆、青草、堆肥等粗肥,绿肥、厩肥、饼肥、人粪尿、化肥等精细肥料。
5.1.5 改土方法
5.1.5.1 改土时粗肥和表土拌和放底层,细肥、精肥和心土拌放上层,填满压实后使之高出畦面15cm—20cm,并及时浇透肥水。
5.1.5.2 改土应从定植穴(沟)的外缘挖起,向外扩展,不留隔墙。
5.1.5.3 改土时,挖到10cm以上的粗根要尽量保护,挖伤了粗根,应及时将伤口剪平。
5.1.5.4 秋季干旱时不宜改土。
5.2 覆草
5.2.1 覆盖范围
覆盖在须根密生分布处,其面积等于或大于树冠投影面积,幼龄树不少于定植穴面积。
5.2.2 覆盖时间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干旱来临前覆盖防旱。
5.2.3 覆盖方法
先疏松覆盖区表土,均匀铺上8cm—10cm厚的秸杆,青草,然后盖上层薄土。
5.3 间作与中耕
5.3.1 间作原则
选择与桃树没有相同的病虫害,有利于养地肥地,以园养园的浅根性矮生作物。
5.3.2 间作方式
以豆科作物和绿肥为主。间作物与幼龄树主干保持1米间距,随树冠扩大,逐年缩小间作范围,定植2—3年后停止间作。
5.3.3 中耕除草
生长季节及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中耕深度5—10cm。
5.3.4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节省劳力,降低成本,桃园除草剂可选用草甘膦、农达等。
5.4 施肥
5.4.1 施肥指标 N、P、K按1.5:1.0:1.5比例,其中,早、中熟品种基肥占70%,晚熟品种基肥占60%,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按NY/T5114规定执行。
5.4.2 施肥技术
5.4.2.1 基肥
全年施放基肥一次,在10月—11月底完成,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株施厩肥40—50kg或饼肥4—5kg,也可用活性生物有机肥或精制有机肥,混加1kg硫酸钾复合肥,采用环沟、放射状沟或散施后耕翻。
5.4.2.2 追肥
5.4.2.2.1 时间
全年3—4次。花前或花后;幼果肥;果实膨大肥,采后肥。
5.4.2.2.2 肥料种类
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常用腐熟畜、禽粪、人粪尿及饼肥浸出液。果实发育前期以氮、磷肥为主,果实发育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5.4.2.3 根外追肥
生长前期喷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2%—0.3%,果实膨大期喷磷酸二氢钾0.2%—0.3%。叶面喷雾应避开露水和高温时间。
5.5 水分管理
5.5.1 灌溉
灌溉水质量应符合NY 5013规定。萌芽开花期、硬核期、果实膨大期和采果后遇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水。
5.5.2 灌溉方法
沟灌、树盘浇水、喷灌、滴灌。伏夏时灌水要掌握在地温、水温、气温下降后进行,一般在夜间或是早晨灌水,浸水2—4小时立即排出。
5.5.3 排水
设置排水系统,在多雨季节及时排除积水。
6 花果管理
6.1 疏花疏果
6.1.1 花后复剪
剪除细弱结果枝、过密枝、调整花量。
6.1.2 疏果时期
5月上旬和中旬进行。
6.1.3 留果标准
初结果树40—60只,4年生树100—150只,5年生树150—250只,,6—7年生树(盛果期)300—400只。大果型品种可减少10—30%,落果严重品种增
加10—20%。
6.1.4 疏果方法
人工疏果,首先疏除蔫黄果、小果、病虫害、畸形果、并生果,其次疏除朝天果、无叶果,最终参照适宜负载量疏除多余果实。
6.2 保花保果
6.2.1 人工授粉
6.2.1.1 制粉
在主栽品种开花前,从有花粉品种的树上采集含苞待放的花朵,剥取花药,匀摊在纸上,置于干燥、通风的室内,花粉散出后,收集瓶内贮于黑暗、干燥、冷凉的条件下备用。
6.2.1.2 授粉时间
在主栽品种盛花初期开始,上午 9 时后进行,开一批授一批,共 2 次~3 次。
6.2.1.3 授粉方法
将蘸有花粉的毛笔或橡皮头在柱头上轻轻点一下,使花粉粘在柱头上即可,花粉充裕时也可用鸡毛掸子滚动授粉。
6.2.2 蜜蜂授粉
于盛花期放蜂传粉,放蜂期切忌喷药。
6.2.3 培植授粉品种及技术措施。
6.2.3.1 栽植时按2—3:1配授粉品种,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或相近,品质优良。
6.2.3.2 高接同期开花、成熟的授粉品种。
6.2.4 套袋
6.2.4.1 套袋时期
果实病虫害入侵以前完成。一般在5月中旬疏果基本结束后开始到5月底前完成。套袋前喷一次杀菌剂和杀虫剂。
6.2.4.2 套袋程序
可先套早熟品种,大树;初果树、晚熟品种、生理落果重的品种可晚套,减少空袋率。
7 整形修剪
7.1 适宜树形
三主枝自然开心形。
7.1.1 定干
60cm。
7.1.2 树形培养
定干当年,新梢长到20cm时,选留4—6个壮梢,其余全部疏除;新梢长到30cm时,选留3个生长势均衡、分布均匀的新梢做主枝培养,其余新梢疏除,冬季主枝剪留长度50cm—60cm。第二年在距主干50cm—60cm处选留侧枝,三个主枝的侧枝应在同一侧,侧枝与主枝的角度保持在50°左右。第三年在第一侧
枝的对侧选留第二侧枝,第二侧枝距第一侧枝40cm—60cm。主、侧枝以外的其他枝条,过密的予以疏除,背上枝进行摘心、扭梢,其余枝条长放轻剪或不剪。经过3年的培养形成三主枝开心形树体结构。
栽植密度大时,直接在主枝上培养结果枝组或结果枝,而不培养侧枝。
7.2 修剪要点
7.2.1 幼树和初果期树的修剪
幼龄树以整形为主,加强夏季修剪,选留培养骨干枝,尽快扩冠成形。对骨干枝、延长枝适度短截,徒长性果枝、长果枝轻剪长放,中、短果枝可以不短截。
7.2.2 盛果期树的修剪
调节主枝、侧枝生长势的平衡,保持主、侧枝的主次关系;调节结果与生长之间的矛盾,加强结果枝组的培养与更新,防止枝组的衰老和内膛、基部的秃裸,结果部位的外移,维持良好的结果能力。加强夏季修剪,及时剪除内膛过密枝、徒长枝,控制背上枝组,保持树势中庸以及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7.2.3 衰老树的修剪
回缩、更新骨干枝;利用内膛萌发的徒长枝培养结果枝组,并注意枝组的
更新复壮。
8 病虫害防治
8.1 主要病虫害
8.1.1 主要病害
缩叶病、流胶病、炭疽病、褐腐病、细菌性穿孔病、细菌性根癌病。
8.1.2 主要虫害
蚜虫、茶翅蝽、一点叶蝉、刺蛾、桃蛀螟、梨小食心虫、红颈天牛、介壳虫。
8.2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8.3 防治方法
8.3.1 农业防治
适度密植,合理修剪,保持通风透光良好;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控制负载,保持树体生长健壮;清除枯枝落叶,刮除翘裂皮,涂刷石灰液;去除病虫果、枝,采用人工捕捉等方法,降低病虫基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8.3.2 物理防治
根据病虫害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树干缠草绳、粘着剂和诱虫灯等方法诱杀害虫。
- 生物防治、
保护草蛉、瓢虫和捕食螨等自然昆虫天敌;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物,如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或干扰成虫交配;
8.3.4 化学防治
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和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见附录A)。有限制地使用中等毒性农药,但必须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使用浓度、使用次数及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的间隔期(见附录B)。
9 采收
9.1 成熟期的确定
9.1.1 果皮色泽
果皮底色由绿到黄绿到乳白色,达到该品种应有的颜色,同时彩色着色面积也逐渐增加并加深。
9.1.2 果实硬度
果实硬度随成熟度增加而下降,手感由硬到有弹性到软,果肉风味表现出来,但果肉较硬时为硬熟期,果肉柔软多汁时为软熟期。
9.1.3 风味
果实成熟时,大部分淀粉转化为糖,单宁减少,涩味降低,水份增加,表现出固有的风味和特有的芳香。
9.2 成熟等级的划分
9.2.1 七成熟
果实充分发育,果实基本平整无凹凸,果面茸毛较厚。
9.2.2 八成熟
果面丰满,绿色减退,呈淡绿色(俗称发白),茸毛减少。
9.2.3 九成熟
绿色大部分退尽,底色呈白色和乳白色,有色品种大部分着色。茸毛少,果肉稍有弹性、芳香,表现品种固有风味特性。
9.2.4 十成熟
果实变软,毛茸脱落,溶质桃柔软多汁,皮易剥离。
9.3 采收方法
9.3.1 轻拿轻放
9.3.2 不可损伤枝条
9.3.3 分批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