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猕猴桃”是河南省西峡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县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交界区,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也是可利用野生猕猴桃资源最多的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使该县所产猕猴桃内在品质优良,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高。产品通过多项国际及中国国内认证,获得多项荣誉。该县也获“猕猴桃之乡”称号。 地理气候
西峡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年均气温15.2℃,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75%;无霜期23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49小时,森林覆盖率76.8%,优良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使西峡成为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之一。表现为种质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适合人工栽培,抗冻害、日灼和病虫害能力强,内在品质优良,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高。
种植情况
野生猕猴桃在西峡已有千年生长历史,人工栽培也有40多年历史。2009年,西峡县拥有野生猕猴桃资源40万亩,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面积就有15.4万亩,年可利用产量1000万公斤,居中国县级之首,以分布集中、品质优良、种类多驰名中外,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的交叉分布区域。西峡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人工育苗成功,建立中国第一个猕猴桃人工栽培基地。早在20世纪70年代,该县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县级猕猴桃研究机构--西峡猕猴桃研究所,培养了以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猕猴桃专家朱鸿云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人员,先后筛选培育出适合西峡种植的"海沃德"、"华美系列"、"华光系列"、"豫皇系列"等一批优良品种。到2009年底,该县已建成猕猴桃人工基地10万亩,2009年挂果面积达到3.5万亩,产量3600万公斤,基地规模和产量在中国仅次于陕西周至县,居全国第二位。其中畅销世界的"海沃德"面积达5万多亩,占中国"海沃德"基地总面积的40%。
产品加工
在大力发展人工猕猴桃基地和开发利用好野生资源的同时,西峡县致力猕猴桃贮藏和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该县已建成保鲜库75座,贮藏量8500吨。加工方面,建成了西峡华邦公司、福莱尔南方航空食品公司和哪吒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产品主要有果汁、果片、果酱、果酒、罐头五大系列20多个品种。鲜果销售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覆盖北京、上海等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加拿大、日本、台湾和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猕猴桃果汁、果酱和罐头等加工产品畅销东南亚。与北京汇源集团、加拿大蒜业集团、日本三义株式会社、四川恩源果业公司等国内外十多家客商建立了长期猕猴桃购销合作关系,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生产收购,其中"海沃德"、"红阳"订单率达90%以上,秦美、华美2号达60%以上。英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相关企业考察团已对西峡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多次考察,并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截至2009年,该县超过一半的猕猴桃基地已进入挂果期,亩均效益5000元左右,最高1万多元。2009年,全县猕猴桃产业总产值达到了1.8亿元,直接参与猕猴桃产业发展建设人员8万多人,猕猴桃重点生产区人均来自猕猴桃产业的收入达3000元以上,占全年人均收入的80%以上。
质量要求
- 感官符合表1的规定。
项目 | 指标 |
风味 | 具有该品种的特有风味,无异味。 |
果面 | 洁净、无明显损伤及明显斑迹。 |
成熟度 | 充分发育,达到市场或贮存要求的成熟度。 |
果形 | 具有该品种特征果形,整齐一致,无畸形果。 |
果心 | 果心小,无空心,柔软,纤维少。 |
果肉 | 符合该品种特征颜色,质地细腻,软硬适度。 |
色泽 | 具该品种特征色泽,色泽均匀。 |
-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项目 | 指标 | |
可溶性固形物,% | 生理成熟果 | ≥6.0 |
后熟果 | ≥13 | |
总酸量(以柠檬酸计),% | ≤1.5 | |
固酸比 | 生理成熟果 | ≥4 |
后熟果 | ≥9 | |
维生素C, mg/kg | ≥700 |
- 安全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单位: mg/kg)。
序号 | 项目 | 指标 |
1 | 乐果(dimethoate) | ≤0.5 |
2 | 多菌灵(carbendazim) | ≤0.5 |
3 | 氰戊菊酯(fenvalerate) | ≤0.1 |
4 | 砷(以As计) | ≤0.2 |
5 | 铅(以Pb计) | ≤0.2 |
6 | 汞(以Hg计) | ≤0.01 |
7 | 镉(以Cd计) | ≤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