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苏州古城观前街91号的采芝斋,一阵阵淡淡的天然花香裹着甜香扑面而来。作为中式传统糖果代表的苏州糖果,素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闻名中外。丰富的松仁、核桃仁、杏仁、瓜子仁,以及花生、芝麻等天然的果料散布在各色糖果之中,轻轻地咬上一口,香甜酥脆,油润而不粘;花果的芳香慢慢绕过舌尖,瞬间沁入心脾……松子软糖、乌梅饼、九制陈皮、沉香橄榄,还有通体黄亮透明的粽子糖,承载着多少甜蜜的回忆和美好的憧憬。
清同治九年(1870年),河南籍人金荫芝,在观前街洙泗巷口设摊,当众熬糖、剪糖、卖糖,现做现卖,但当时并无正式招牌,其制糖工艺来源于明末《吴门表隐》所载的制糖高手谢云山的工艺。后来,金荫芝受端午节时插在竹筷上的粽子启发,又发明了“粽子糖”,成为苏州采芝斋最早的苏州糖果。(图4)
光绪十年(1884年),金荫芝租用“采芝斋”古董店门面,并继续沿用古董店的牌号,首次定名为“采芝斋糖果店”。
光绪年间,慈禧太后生病,经宫内太医久治无效后,服用了具药理功效的采芝斋贝母糖好转,慈禧当即把采芝斋贝母糖列为贡糖。自此,采芝斋糖果声名鹊起,并有了“半爿药材店”的说法。
经过不断的研究、改进和开发,糖果逐渐形成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帮式”,形成了苏州糖果行业。苏州糖果一直为中式传统糖果的代表,而采芝斋糖果则执苏州糖果之牛耳。
采芝斋苏州糖果的制作技艺具有精良、精细与严谨的特点,采用中国传统明火熬糖的方法,加入天然果辅料、植物、花卉加工而成。在选料方面非常讲究,每个品种均有十几道加工工序。采芝斋苏州糖果种类繁多,粗略可分为四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制作技艺虽因产品而异,但每个产品始终都坚持“精心选择原材料,每一道工序要求精益求精,严格挑选制糖人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采芝斋苏州糖果制作技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扬光大,在实践中创造明货糖采用提浆法,砂货糖采用人工发砂法,软糖采用冲桨法,玫瑰酱采用捣打法。近几年来,苏州采芝斋食品有限公司引用国家高科技资源低聚异麦芽糖浆与苏州糖果传统工艺相结合,既能营养滋补,又能调节人体肠胃功能,使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得到很好结合。
一、原料要求
硬质糖果
主要配方:砂糖、葡萄糖浆、松仁、梅泥、桂花
二、加工工艺要求
(一)加工工艺流程:
原料验收→计量配方→溶糖→过滤→熬煮→冷却→调和→成型→冷却→挑选→包装→出厂检验→入库
(二)加工操作要点:
1、溶糖:电炉加热,锅内先加入水,水用量约占成品重量30%左右。然后加入砂糖和葡萄糖浆,用铲刀不断地搅拌,搅拌的速度一般为每分钟30—35次。当糖浆液熬至110℃左右,即锅内砂糖结晶已融化。然后将糖浆通过100目筛网过滤,尽可能筛滤杂质。接着将筛滤后的糖浆倒入锅内进行熬煮。
2、配方所需的松仁:预先经过微波炉干燥灭菌。高火档旋转5分钟左右,取出自然冷却待用。
3、冷却调和:当熬煮糖浆达160℃后,起锅慢慢倒在装有流动水降温的冷却台上。立即将松子仁撒在糖膏上。用刮刀来回折叠,边折叠边冷却,冷却至80—90℃左右,形成可塑性状态,取出冷却台,送到专用拉条机上或工作台上。
4、切割成形:
(1)剪糖:手工将可塑性状态的糖膏拉出糖条,送往下面剪糖工序。用剪刀剪糖,每剪一次,糖条将转90°再剪。这样剪出的糖,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三角形体。然后送至工作台冷却。
(2)机器切割:将可塑性状态的糖膏送到专用拉条机上拉出糖条,糖条连贯输到保温辊床(使糖条保持一定温度,便于剪切输送),糖条通过保温辊床,输入切割机。切割机将完成剪切任务。使糖条形成三角形体状的颗粒,然后进入冷却阶段。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泽金黄色透明发亮,无杂质。
2、理化指标:
硬质糖果
项 目 | 指 标 | ||||
砂糖、淀粉糖浆型 | 砂糖型 | 夹心型 | 包衣、包衣抛光型 | 其他型 | |
干燥失重/(g/100g) ≤ | 4.0 | 3.0 | 8.0 | 7.0 | 4.0 |
还原糖(以葡萄糖计)(g/100g) | 12.0~29.0 | 10.0~20.0 | 12.0~29.0 | 12.0~29.0 | - |
注:夹心型硬质糖果的还原糖以外皮计。 |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