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牌”冻银鱼
+ 查看更多
太湖,地广面大,地处沿海境内,江苏南部,与浙江省隔界、地跨两省六市,总面积有320万亩水面,属冲积平原溯河敞水性湖泊,其构造上底泥较平坦,无深浅不一的悬殊,水深基本在3.5M左右,同时太湖地处独特的北温带气候条件中,全年雨量充沛,气温适宜,夏季还有海洋季风吹过,温度也适中,给银鱼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江南”牌太湖冻银鱼,日前成为常武地区唯一获原产地保护的农产品。凭借这一金字招牌,“江南”牌太湖冻银鱼成功闯进国内国际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冻银鱼供应基地。
做强冻银鱼品牌重在质量。为此,长江水产建立了全新的生产体系和监控体系,选择太湖一级水源区进行银鱼放养捕捞,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同时按国家出口食品厂卫生要求,建设了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500吨冷冻冷藏的加工厂,创建了加工作业流水线,健全了用于验证和监控的实验室,在加工、流程、工序和工艺等质量控制方面全面推行HACCP体系。
做强冻银鱼品牌重在质量。为此,长江水产建立了全新的生产体系和监控体系,选择太湖一级水源区进行银鱼放养捕捞,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同时按国家出口食品厂卫生要求,建设了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500吨冷冻冷藏的加工厂,创建了加工作业流水线,健全了用于验证和监控的实验室,在加工、流程、工序和工艺等质量控制方面全面推行HACCP体系。
银鱼资源是银鱼行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既能被人为的捕捞而减少,又可依靠自身的繁殖、生长和人为的保护而得到补充、增殖。为促进银鱼资源的增殖,公司88年在掌握一些银鱼特性,79年太湖银鱼移植云南滇池成功的基础上,请了银鱼专家来公司指导学习、培训了银鱼移植专项技术,已太湖银鱼为本,采用了人工采卵、繁殖,向内蒙的红山水库,河北的岳城水库,安徽的梅山、响洪甸水库等,共计11个省103座湖泊、水库投放了太湖银鱼种苗,已初步形成了专业从事银鱼等特种水产的捕捞、繁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型出口创汇的公司。
90年代银鱼这昔日的皇家贡品,变成了百姓餐桌上的佳肴,拌、炒、炖、炸一应俱全,还成了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深受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客户的青睐,并远销美国、西班牙等欧美国家。
“江南牌”冻银鱼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银鱼产品的加工工艺,也是由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这三大重要因素的变化而改进的,也经历了原始工艺,传统工艺和现代控制工艺的历史阶段,现代加工工艺保留了传统的操作,利用安全、卫生控制手段,以确保银鱼食用产品的安全、卫生,满足市场和顾客的需求。
公司的银鱼产品,目前还是以速冻原料银鱼为主体,质量上严格执行GB10031-88的国家标准,对传统工艺流程不断完善,把冷冻加工初级产品的简单工艺提高到对产品的原料来源、捕捞、运输保鲜控制、加工卫生消毒控制,过程的时间、温度控制、检验监督控制的高度。
(二)加工工艺要求。
1999年首先对加工实施了满足国家GMP法规要求的改造,建起了较现代化的流水作业加工流水线,改变了原来在船加工生产的落后环境,建立了产品卫生、安全的硬件控制条件,软件上全面推行和实施工艺流程HACCP计划,对产品的工艺流程重新进行了设计和危害分析,建立了CCP控制点:原料的来源和保鲜就是一个重要的控制点,原料应来源于太湖无污染的自然保护区水域,公司在捕捞前,专门组织捕捞人员、原料接收人员、运输人员进行培训,即进行原料的安全、卫生和控制限值的学习,明确责任,并落实控制措施,捕捞时,在划定的资源保护区水域内作业。原料运送时间限值控制在180分钟内,鲜鱼的保鲜温度控制在5度以下,保鲜手段用保温箱加块冰进行。
原料鱼进入加工厂原料间,即进行感观检验,依次进入漂洗流水线的漂洗、分级、清洗工序,工艺上制定了质量作业指导书,产品质量要求是漂洗干净、无污泥、分级规范、达标、半成品内无杂物、无杂鱼等,这道工序下来的产品,要进行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再进行控水,称重包装工序:控水一般时间限值是5分钟。称重是按生产指令标准进行的,有1050g、850g、800g等克重下称,然后将产品装入食用塑料袋装盒速冻,工艺上也制定了质量作业指导书、产品质量要求是理条匀称、无杂鱼杂物,块行方正、表面平展、无折皱,在进入速冻工序时,速冻库应提前开机予冷结冻库,产品速冻温度在-30度,时间在8小时以后使产品中心温度在-15度以下,最长速冻时间在13小时以内,然后进行出库装箱冷藏,冷藏温度在-18度±1度。
(三)质量特色。
在所有工序过程中的时间、温度、消毒加工过程对产品安全、卫生的影响,公司建立了SSOP卫生操作控制标准,公司还有条件、有计划地实施了电脑自动温控记录和产品金属探测装置,使产品质量更有效地得到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