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万应茶”发源于龙岩市永定区的陈东乡,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品质上乘的传统药食二用的加工品。因其选料精良,工艺考究,产地的地理位置独特,素以“生津解渴、疗效确切、药食同源、无副作用”等著称,使其有别于其它地域的“万应茶”产品而名扬海内外,并以“永定万应茶”称之。“永定万应茶”以其独特品质,历来受国内外消费者所青睐,产品可在香港地区自由销售和进出口,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成为市场上畅销的药茶饮品。
永定万应茶质量技术要求
一、产品名称
永定万应茶。
二、保护范围
永定县现辖行政区域。
三、质量技术要求
1 原辅材料要求
1.1 原料:保护区境内生产的铁观音茶树鲜叶经乌龙茶工艺加工而成的铁观音干茶;
1.2 辅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的小茴香、白豆蔻、砂仁、木香、檀香、肉桂、白芷、桔梗、羌活、明党、山楂、前胡、猪苓、木瓜、肉豆蔻、大胡、大黄、陈皮、薄荷、白术、丁香、槟榔、半厦、紫苏叶、茯苓、白扁豆、香附、苍术、厚朴、香薷、枳壳、泽泻、甘草等三十三味中草药。
1.3水:采用产地内金丰山脉下的山泉水,经过二级反渗透等特殊工艺加工。
2 生产技术要求
2.1 原料的栽培与加工
2.1.1 立地条件:海拔600m以上的山地;土壤质地为略带砂性的红壤土;pH值4.5-5.6;机物质含量≥1.5%;层厚度≥60㎝。
2.1.2 育苗:每年9月至11月采用扦插育苗。
2.1.3 定植:春裁2月中旬至3月上旬;秋裁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合理密植。
2.1.4 施肥:施肥深度≥20㎝,每公顷施有机肥≥3吨。
2.1.5 采摘:55—65%茶树新梢呈驻芽中开面时开采,采驻芽3—4叶。
2.1.6茶叶加工
2.1.6.1 工艺流程: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初揉→初烘→包揉→复烘→烘干→包装。
2.1.6.2关键工序要求:
2.1.6.2关键工序要求:
(1)晒青:以叶梢柔软,叶色转暗,新梢顶叶叶缘稍有下垂为适度。
(2)摇青(凉青):先慢后快,先轻后重,春茶多摇,夏茶少摇,看青做青,看天做青。
(3)杀青:置200-220℃滚筒杀青机内炒3-5分钟。
(4)包揉:反复包揉3-4次,每次10-15分钟。
(5)初烘:将包揉后的茶叶置80-90℃烘干机上烘20-30分钟,以茶不粘手为度。
(6)复烘:在80-90℃烘温下烘8-10分钟,以手握茶条稍有刺手感达七成干即可下机摊凉散热1小时。
(7)烘干:文火慢焙,在70℃烘温下烘干约1-2小时。当手捻茶条即碎、手折茶梗易断,茶香显露即可下机摊凉散热。
(8)包装:成品茶包装后入库备用。
2.2 永定万应茶加工技术
2.2.1加工工艺流程:
净选→炮制→配料→粉碎→灭菌→制粒→干燥→包装→成品入库。
2.2.2关键工序要求:
2.2.2.1净选。原料分别经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火燎、碾串及泡洗等工序完成净选。
2.2.2.2 炮制。切制后的药材经浸润软化后,及时干燥,并按传统制作工艺进行炮制。
2.2.2.3 配料。严格称量配料。
2.2.2.4粉碎。配好的净药材倒入粉碎机中,将原料粉碎为中粉,过筛(筛网规格为≥80目)。
2.2.2.5 灭菌。将药粉、稻米粉和水,置混合机内混合,混合10分钟,制成软材。放多功能中成药灭菌柜蒸汽灭菌,时间为60分钟左右。
2.2.2.6 制粒。将灭菌后的软材置制粒机,进行制颗粒,制粒筛网16目。
2.2.2.7干燥。用烘盘平装,厚度为3.5—4.5厘米。放入烘箱内干燥,干燥起使温度40—45℃,升温至60—70℃,时间8—13小时,中途每隔3小时翻动调整,干燥后颗粒水分控制在<10%。
2.2.2.8包装。将永定万应茶颗粒置自动包装机进行包装;或将合格的颗粒置压片机压片后置自动片剂包装机包装。
2.2.2.9 入库。按不同规格将产品外包装后入库贮存。
四、质量特色
1.永定万应茶的感官特色见表一
表一 永定万应茶感官特色
项目 | 颗粒状 | 块 状 |
外观 | 棕褐色颗粒状,颗粒色泽大小均匀(12目) | 淡红褐色小扁圆形块状,边沿圆弧完整。大小、厚度、色泽均匀(直径21mm、厚度10mm) |
色泽 | 棕褐色颗粒状或淡红褐色扁圆块状,色泽均匀。开水泡或煎煮后汤色淡红棕色。 | |
气味 | 具有纯正清檀的香味,无霉变味及其它异味。 | |
滋味 | 味微苦、香气浓郁、回甘留香,饮用后有神清气爽,肠胃清新感。 |
2.永定万应茶的理化指标见表二
表二 永定万应茶理化指标
项目(单位) | 指标 |
水溶性浸出物含量(%) | ≥30.0% |
水分含量(%) | ≤12% |
袋(块)重量(g) | 3±8% |
3.安全要求
产品安全要求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