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茶是以祁门槠叶种及以此为资源选育的无性系良种为主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采用露茶、蒸制等特定工作、箬竹叶包装而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安茶又称“软枝茶”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5)编撰的《祁阊志》中卷第十《物产、木果》云:“茶则有软枝,有芽茶,人亦颇资其利。”明弘治15年(1502)《徽州府志》中就说:“其散茶号茗茶。——又其次者为开园、为软枝、为大号,名虽殊而实则一。”
一、品种
祁门槠叶群体种及以此为母本选育的“安徽1号”、“安徽3号”等无性系良种。
二、立地条件
海拔800m以下。土壤为红壤、黄壤、黄棕壤,pH值4.5至5.5,有机质≥1.0%。
三、栽培管理
1.苗木繁殖:采用扦插或实生繁殖。
2.栽植:无性系茶苗栽植9月至11月或2月至3月,每667㎡(亩)栽植4000株至5000株;有性繁殖11月至12月或2月至3月
播种,每667㎡(亩)播种茶籽400kg至500kg。
3.栽培管理:
(1)修剪:生产茶园,每年春茶结束后轻修剪1次;3年至5年中修剪或深修剪1次,时间在夏茶结束后。
(2)中耕:春分和立秋前后各一次。
(3)施肥:新茶园每667㎡(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500kg至2500kg,饼肥100kg至150kg,磷肥15kg至25kg。成年茶园
每年每667㎡(亩)施专用肥100kg至150kg。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
4月下旬至5月中旬采摘。采一芽二叶、一芽三叶或对夹叶。
五、加工工艺
1.加工:
(1)初制:摊青→杀青→揉捻→干燥。
(2)精制:筛分→风选→拣剔→拼配→高火→露茶→蒸茶→装篓→干燥→打围。
2.初制加工要点:
(1)摊青:摊开厚度3cm至5cm,每隔30分钟翻动一次。
(2)杀青:温度120℃至60℃,先高后低,时间15分钟至20分钟。
(3)揉捻:时间42分钟至47分钟。
(4)干燥:烘笼烘,毛火温度90℃至100℃,足火温度70℃至80℃;或烘干机烘,毛火温度100℃至110℃,摊叶厚度
1cm至2cm,下机摊凉50分钟至70分钟,再足火80℃至90℃烘干,上叶厚度3cm至4cm。
3.精制加工要点:
(1)高火:烘笼烘,投料3kg/笼,温度100℃至110℃,时间5分钟至8分钟,翻动4次。
(2)露茶:夜置室外,摊叶厚度8 cm至10cm,次日晨收。
(3)蒸茶:摊放于垫棉布的竹帘上,厚度3cm至4cm,笼罩气蒸。
(4)装篓:蒸茶后装入用箬叶作内衬的篾篓中,压紧压实。
(5)干燥:6篓或8篓扎成1条,置于烘架上,覆棉絮,木炭烘干。
(6)打围:用内衬箬叶的篾包扎成大件,置于通风、避光、阴凉、干燥处自然陈化。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级别 外 形 色 泽 香 气 滋 味 汤 色 叶 底
特贡 条索紧细、匀整 黑褐油润显毫 高长 醇甜 澄黄明亮 嫩匀、黄褐明亮
贡尖 条索紧结、匀整 黑褐油润有毫 高纯 醇爽 澄黄明亮 嫩匀、黄褐明亮
毛尖 条索较紧结、较匀整 黑褐尚润 纯较高 醇厚 澄黄较亮 尚嫩、黄褐较亮
一级 条索较紧、尚匀,有嫩茎梗 黑褐 纯尚高 醇浓 澄明 较匀、黄褐
2.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水分(质量分数)/% ≤ 13.0(计重水分11.0%。)
总灰分(质量分数)/% ≤ 8.0
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质量分数)/% ≥ 45.0
水浸出物(质量分数)/% ≥ 34.0
粗纤维(质量分数)/% ≤ 16.0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孙义顺安茶厂
祁门县南香茶厂
安徽省祁门县江南春茶厂
祁门县南香茶厂
安徽省祁门县江南春茶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