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是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也是哈密瓜的原产地之一。从史料中得知: 1959年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中发掘的一座晋墓(265-419)出土有半个干缩的甜瓜,其种子与现代哈密瓜栽培种一模一样;另一座唐墓(618-904)出土有两块甜瓜皮,其网纹形状与哈密瓜无异。第39号古墓出土的《前凉生平十四年(370)残卷》中清楚地载有“…瓜田二亩半…”;
1980年,吐鲁番文物普查队在鄯善县达浪坎乡南大阿萨的一座佛教遗址发掘出三块甜瓜皮,经测定为唐朝时期遗留。
在高昌摩尼寺遗址出土的回鹘文摩尼教文书(9-11世纪)译文:79行:要给摩尼寺运交一库拉上等甜瓜;
80行:三十个大甜瓜给摩尼寺,三十个甜瓜给小摩尼寺,
这些甜瓜由总管收集送来。
文化积淀
东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汉安帝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率兵出屯于柳中(今鄯善鲁克沁),开始了吐鲁番盆地屯田的历史。汉武帝平定河西走廊后,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部,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160年后的东汉永平年间,出现了“汉明帝阴贵人,梦食瓜,甚美。时有敦煌献异瓜种,……名穹窿”(《太平广记·阴贵人》卷第二百七十六)的故事。“穹窿”即维吾尔语称甜瓜的今译音“库拱”。这是新疆甜瓜在我国历史上的首次记载。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这是唐朝的奉礼郎兼东台详正学士骆宾王从军西域,路过哈密时留下的一首诗,诗人鲜明地表露出在离开哈密时为未能品尝到哈密特产哈密甜瓜而深感遗憾的情感,说明哈密甜瓜在唐朝已经名扬大唐疆土。
明朝陈诚著《西域番国志》载:鲁陈(今鄯善鲁克沁)“土宜种麦、麻、豆、广植葡萄……甜瓜、葫芦属”。
(清)张荫桓《哈密王沙木胡索特馈哈密瓜》的诗赋,全面叙述描写了哈密瓜的生长环境、储存条件、甘美程度、最早贡瓜时间及运送方式等信息。
哈密王沙木胡索特馈哈密瓜
(清)张荫桓
託根已近天山麓,惜哉得气惟甘瓜。
九龙老树尚盘屈,回部渐喜躬桑麻。
名王雅馈颇矜重,窖藏秋蒂斑如花。
春宵剖啖味殊薄,名实或以非时差。
殊方却幸蝇不集,沈浮水玉良足嘉。
海帆曩过五毒身,冬日食瓜美无度。
欧罗巴洲诩奇产,持较哈密谁比数。
旧典邮递三百枚,甘州军门慎将护。
陇首艰驱蒲鸽青,荔枝置驿嗟来暮。
诸天仁爱逮边廷,尽涤烦苛起枯瘤。
品牌建设
园以瓜成就名片 瓜以园浓缩文化
曾经历代哈密王宫贡瓜的种植地,今天的哈密市花园乡喀拉塔勒村中,年有一座集哈密瓜历史文化、文物古迹、贸易洽谈、园艺特色、田园风光、沙漠风光、湖泊风光、湿地风光为一体的“城市名片”哈密瓜园于2006建成。它既是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又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还是每年一度哈密瓜节的主会场。祖上就是额贝都拉后花园里的种瓜人,喀拉塔勒村著名的第十三代“贡瓜传人”尼亚孜·哈斯木,他依然在这块田里种植着传统的哈密贡瓜。2009年吐鲁番皇家瓜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打造火洲“哈密瓜文化”中,也先行在吐鲁番建造了首座 “贡瓜园”。走进园中,既能在哈密瓜文化长廊、哈密瓜博物馆了解哈密瓜种植的悠远历史;又能品尝到黄醉仙、拜鲜克奇、含笑、波斯皮亚孜、芙蓉、黑眉毛、红心脆等30多余种新老品种哈密瓜;更能亲身体验走进瓜田采摘的乐趣。它们的建成,让哈密瓜这一珍贵的文化符号得到了全方位的诠释。让游客一年四季都能观赏、品尝到正宗香甜的哈密瓜。把时尚鲜活的文化理念嫁接于底蕴深厚的瓜乡文化,将观赏、品尝、科普、旅游为一体的哈密瓜文化,呈现给来自四面八方的国内外游客。
哈密瓜节—— 瓜乡文化的梭 哈密文化的台
首届哈密瓜节于1993年举办,截止2014年已举办十一届。哈密市委、市政府主办哈密瓜节,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赋予哈密:充分展示历史文化、瓜乡特色、现代文明的一个平台。通过以瓜为媒,以园为台,让哈密老百姓找到一个经济发展的路子,让瓜节成为哈密经贸、合作、发展的推介平台。全力打造“哈密瓜文化”、“哈密奇石文化”、“哈密大枣文化”三张文化名片;让古丝绸之路上的这颗明珠,闪亮在国际文化舞台上,让世人认识哈密、了解哈密、走进哈密。让国内外游客们在哈密充分体验哈密地理地貌 “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奇,充分感受“游哈密、走遍天山南北” 的深刻内涵。她是弘扬瓜乡文化的梭,哈密文化的台。
食用方法
一、甜桃哈蜜瓜果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