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腹地,属典型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的哈密地区,干燥少雨,云量遮蔽少,光能资源丰富,为全国光能资源优越地区之一。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32℃,无霜期平均182天,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0至3500小时,为全国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雄伟的天山横贯全境,形成了山北雪山草原风光、山南大漠风光,两个迥然不同的气温带,浓缩了“新疆盆景”的画面,呈现着“十里不同天,一日游四季”的独特气候。
在高大的天山山脉影响下,日照充足,阳光明媚,干燥炎热,昼夜温差大,明显的差异气候特点,不仅为哈密大枣特征的形成创造了先决条件,也为瓜果作物生长提供了天然宝地。平均日照比俗称“日光城”的拉萨还多350小时的日照时数,为哈密大枣提供了充分的光合作用,让枣果储蓄积累了更多的养份和可溶固形物;大于10℃的有效积温在4073℃至4300℃和日温差可达15℃至20℃的自然条件,极利于枣果的糖份储存;极端干燥空气和冷热空气对流,确保了枣树在生长期无虫害侵扰;无污染碱性沙质土壤和富含氧离子的天山冰川雪水的灌溉,使枣果的矿物质营养更加丰富;全年长达220余天的无霜期,使枣果的成熟期更长;成熟过程中基本不喷洒农药,原始制干工序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品,后期生长期的干热风和较高积温,为成就天然无公害有机食品哈密大枣,晾制优质干枣提供最佳能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培育了 “哈密大枣”最佳品质。
文化背景:
枣树有极强的适应性,无论气候多么恶劣,土壤怎么瘠薄,在种植其他作物产量无几时,栽种枣树却能有较好的收成。自古以来,历代王朝把枣作为富国强民的工具,多于灾荒过后发布诏书发展枣树。特别是身处生态条件恶劣的山地、坡地、沙地、干旱、寒冷地区的农民都十分重视枣树的发展,并把枣视为珍贵的食物,成为百姓的“木本粮食”和“铁杆庄稼”。
穆王西巡奇遇 叹枣源于天意
文化积淀:
哈密大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谓之“香枣”。相传在秦穆公时代,有这样两位老人名为东相爷和西相爷。西相爷是陕西阎良人,他告老还乡后引进了红枣,并在家乡大面积种植,造福了当地百姓。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将这种红枣称作“相枣”。“到了唐代,一次杨贵妃路过阎良,吃了这相枣后大加赞赏,每年都要吃这里的红枣,所以相枣也被称为‘贡枣’。”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伊州伊吾郡(伊吾即今新疆哈密)下。本西伊州,贞观六年更名。土贡:香枣、阴牙角、胡桐律。”《中国经营西域史》第三章唐之经营西域及政策一列州府,甲、伊州贞观四年(630)置,本州土贡:香枣、阴牙角、胡桐律。
清光绪年间,宗师矿务铁路局主事张恒荫谪戍新疆,他在《二月朔日哈密王席上三十韵》的诗中留有“枣大疑仙种”的记述。
中医认为,红枣不仅是补气养血的圣品,还是物美价廉,善用红枣,便可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1.健脾益胃: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七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红枣和生姜、半夏同用,可治疗饮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如胃胀、呕吐等症状。
2.补气养血:红枣为补养佳品,食疗药膳中常加入红枣补养身体、滋润气血。
3.养血安神:女性躁郁症、哭泣不安、心神不宁等,用红枣和甘草、小麦同用〈甘麦大枣汤〉,可起到养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4.缓和药性:红枣常被用於药性剧烈的药方中,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如:「十枣汤」中,用大枣缓解甘遂、大戟、芜花 等泻药的毒性,保护脾胃不受伤害。
5、红枣性温味甘,含有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铁、钙、磷物质,有补益脾胃、调和药性、养血宁神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