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东黑木耳产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2800-3900米的亚东县林区蔷薇树科的刺树上。木耳鲜体呈咖啡红色,胶质厚;干体呈黑色,形似“黑珍珠”,温水泡开后仅有人的手指甲盖大小,呈小碗状。产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与无机盐,食用口感脆滑爽口,肉质细腻且营养丰富。
一、产品
当地野生黑木耳产品。菌种名为亚东黑木耳。
二、立地条件
海拔高度2800m至3900 m。
三、野生黑木耳采收
每年春季3至5月、秋季8月中旬至10月中旬份雨季时,在蔷薇树科的刺树上采摘黑木耳。
四、人工袋料栽培
(一)栽培流程。
菌种培养—袋料准备—接种—发菌—上架培养—采收。
(二)技术要点。
1. 袋料:采用当地桦树木屑、麸皮和棉籽壳组成,其中木屑70%、麸皮15%、棉籽壳15%。
2. 接种:四季均可接种。
3. 发菌:温度22至28℃、湿度60至70%,菌丝发满袋后上架培养。
(三)采收。
菌袋上架20天后,大小达到1至1.5公分时可陆续采摘。
(四)加工。
自然干燥或人工烘干到含量不超过12%。人工干燥温度不超过50℃。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
干木耳呈黑色。肉质细腻、脆滑爽口,营养丰富。
2. 理化指标:
单片重量仅有0.05至0.06克,总氨基酸≥5%,总糖≥28%。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