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生态环境优越,是长江三角洲南端的一颗绿色明珠。有“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称号。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高达76.55%。天目山的青翠、青山湖的灵动、太湖源的清澈,吴越大地的灵秀滋润着莘莘万物。在如此得天独厚、无法复制的生长环境中,山核桃汲天地之灵气,聚万物之精华,造就其无可比拟的内在品质。临安山核桃粒大壳薄,果仁饱满,营养丰富,香脆可口,所谓鳌头独占是当之无愧。 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全属18个种,实行人工栽培的仅仅只有原产北美的长山核桃(又称薄壳山核桃)和我国山核桃(又称昌化山核桃)。化石资料研究显示,远在4000万~2500万年前的第三纪渐新世我国华东地区就有山核桃广泛分布,以后由于遭受第四纪冰川的毁灭,仅在天目山区保存下来,所以山核桃也是古老的孑遗物种之一,临安因此成为山核桃原产地。 临安市现有山核桃总面积48万亩,投产面积38万亩,常年量为12000吨上下,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第一。产区主要分布于昌北片岛石镇、昌化片清凉峰镇、龙岗镇、湍口镇、河桥镇,於潜片太阳镇、天目山镇和临安片太湖源镇也有所产,而以昌化、昌北两片最为集中。 临安山核桃也称“昌化山核桃”“杭州小胡桃”,是临安三宝之一,向来为沪杭市场所称道,近二十年来产品不断出新,销售市场不断扩大。除在国内市场畅销外,还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 山核桃是落叶乔木,每年四月抽芽,五月开花,到九月白露前后成熟。有相对明显的大、小年区分。”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山核桃在充分成熟前10天左右有一个果肉生长和油脂增长的高峰期,若提早采摘,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白露开竿,是临安产区约定俗成的传统,产量和质量都得到充分保证。现在临安市政府规定的开竿日,仍旧依照这一传统。 山核桃采收,打、捡、挑,全靠人工。打,是依靠人工爬上树去持竹竿将成熟的山核桃果蒲敲落下来。每年七月之初,人们根据当年的山核桃长势,选取相应数量的毛笔顶部主干,长三五米,大头一握,尾端通梢。竹竿须煣制,放在火堆上烤过,一方面可以将不够直的竹节拗成笔直,另一方面也避免虫蛀,增加竹竿的强度。这是一项例行的仪式,制成的竹竿扎成捆,垂直悬挂或是绑定在电线杆等直立物体上,让一夏的暑气蒸干竹子的水份。目测新制竹竿数量的多少,大体便可推知当地山核桃的年成。到了白露,这些竹竿就派上了用场,丰收的年份,竹竿一敲,金黄的果蒲如暴雨般纷纷落下,滚满整个山坡。捡,是携带竹篮、背袋将敲落的山核桃果蒲捡拾起来汇总。林地是整饬过的,柴草都被连根劈去、搬走,方便捡拾。山核桃果皮汁富含单宁酸,沾到的皮肤会发黑,清洗不了,久了褪皮才罢。山核桃季,丰收的颜色,是一双双黑色的手。果呈圆形,外皮很厚,带棱翼,黄褐色,须用砻具磨脱外皮。旧式的木砻如今都废弃了,代之以铁壳机器,发动机一响,效率提高百倍。脱壳后的子,是山核桃的种子,供食用的部分是其种仁。脱皮后的子粒,重量约是果蒲的四分之一,饶是这样,在陡峭的山林里,也还是得靠肩膀和扁担才能运下山来。 去外果皮以后的山核桃,近似球形,头略尖,为淡黄白色,有细浅木纹。收打后入清水浮空留沉,再以日光晒燥,形成干子收藏。厂家收购干子,经蒸、煮等工序,外表转为棕黑色或黄深棕色。后经添加佐料、浸煮、烘炒,即成干果成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