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沿海水域风浪平静,滩涂广阔涂质柔软。境内有浅海59万亩,滩涂21万亩。境内水系发达素有“八溪五港”之称,从北向南有旗门港、海游港、健跳港、浦坝港、洞港港湾深嵌内陆,沿岸有清溪、珠游溪、亭旁溪、白溪、山场溪等八大溪流,雨季夹带着大量养份入海,致使近海水质肥沃,盐度适中,饵料生物丰富,有利于海水生物的繁殖生长。据全国海水普查,三门湾每升水体含硝酸盐15.8微克,磷酸盐1.0微克,硝酸盐25.7微克,每立方米海水有浮游生物668克,为全国之最。同时,港湾退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泥沙很少沉积,使港湾稳定,盐度适中,饵料生物丰富,近海无工业污染,水质清晰。据监测表明湾内海水符合一、二类海水标准,使青蟹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三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产区内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无明显的严寒和酷暑,年平均气温16.8℃,历史极端低温为 -6℃,夏季极端高温为36.3℃,无霜期长达276天,年增均降雨1380.7毫米,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和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产地海区盐度通常在18—32‰,港湾为5—18‰,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08小时,平均风速1.7米/秒,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冬季以东北风为主。三门青蟹最适生长的气温为18℃—32℃内,正常生长温度6—35℃,它栖息在低盐度的浅海中,最适盐度13.7—26.9‰。因此,产地内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是三门青蟹最佳的生长域地。
三门青蟹为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的青蟹属,适宜温度7℃~37℃,盐度2.6~35‰,PH7.0~8.9,穴居生活,昼伏夜出,以肉食为主,采食辅之。三门青蟹含18种氨基酸,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4.0g,脂肪2.5g,碳水化合物0.8g,含钙135毫克,磷139毫克,铁13毫克,维生素A达5980国际单位。六、七月份出产的青蟹(重约150~350g左右),食用时有一股独特的清香。三门青蟹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肉和内脏可治疥癣、皮炎、清疮、湿热、产后血闭等,长期食用具有利水消肿、滋阴壮阳之功效,为优良美容保健食品。 三门青蟹色泽光亮呈青蓝色,壳薄螯大,体壮饱满,肉质细嫩,香味浓郁,为低脂肪高蛋白食品。广东、广西和越南沿海由于气温高,青蟹的生长快,生长期相对较短,加上红树林地区偏酸性的底质,致使出产的青蟹肉粗、味淡、壳厚色深,品质远不及三门青蟹。经检测结果显示,三门青蟹与其他产地青蟹相比,具有水分含量低、蛋白含量高、鲜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预示了其肉质丰满结实、味美鲜甜、口感好,使之成为国内青蟹中的名牌产品。 三门青蟹苗种来源于三门湾、台州湾和杭州湾内岸为纯正品质,来源于福建、广东的苗种需要经过暂养培育、挑选方可进行养殖。我县政府及渔业主管部门组织科技人员进行青蟹人工育苗,培育出健康的三门青蟹优质品种,奠定了品质纯正的基础。在养殖过程中,经过广大养殖户和科技人员的精心选育和驯化,使其优良品种达到极致,并使其生长期延长,全年全县境内有海水的地方全年均可进行养殖,并形成了“青背、黄肚、金爪、绯钳”的特色外观,形成耐寒性、广盐性、广温性的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养成的成活率,从而奠定了“三门青蟹,横行世界”的基础。 |
在放养密度上,一般亩放苗1000~1500只/亩,每年放苗2次,放养时间为5月~7月、9月~10月;形成苗种放养、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等一整套规范操作规程;在饲料管理中,采用“定时、定质、定量、定点”办法,以寻氏肌蛤、红肉蓝蛤、淡水螺蛳等小型贝类为主要饲料,提高青蟹的饲料转化率和品质。在水质管理中,采用换水和改善底质、调节水质为主。一般夏季高温采用勤换水,大潮汛多换水,小潮汛多添水,换水前后盐度变化小,不定期采用光合细菌、沸石粉等改善水质,采用二氧化氯或生石灰消毒水质等办法控制水质;病害管理则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原则,采用无公害药物进行消毒;推行越冬管理,延长青蟹上市时间,保证“三门湾”牌锯缘青蟹优质、健康、安全,常年供应市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